这是一个曾经只有在欧洲
才能看到的场景,
来自太平洋的海风吹来,
偌大的码头竟空无一人。
目之所及,
只有无人驾驶的码头导引车在穿梭,
机器人自动拆集装箱锁垫,
把一个个集装箱从船上运到堆点,
整整齐齐地排列好,
整个过程流畅、轻柔、毫无刮擦和碰撞。
这是一个创造了世界奇迹的码头
它并不在欧洲地界
而是坐落在山东青岛,
它是全球作业效率领先的
全自动化码头,
是一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有着“中国制造”烙印的码头,
并且六度刷新
全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的世界纪录。
很多来往这里的集卡车司机
并不都知道这座码头“闪光点”,
他们只知道这里作业效率奇高,
对于拿“计件”工资的他们,
这意味着能比以前赚更多的钱。
集卡车从无人闸口进入码头,
司机只需要刷一下卡,
接下来所有流程全部由机器完成,
整个过程只要十三分钟左右,
而传统码头通常需要最少半个小时。
要知道,即使是国外的自动化码头,
陆侧装卸社会集卡还没实现自动化。
这表明,
世界港口智能化发展
从此有了“中国方案”。
鲜少有人知道,
建成这座码头,
是一支无经验、无资料、无外援的团队
他们历经3年半的呕心沥血
完成了国外最少需要8-10年
才能完成的任务
而这支团队的带头人张连钢,
其实当初并不敢接下这个工程,
毕竟,那时他刚做过肺癌手术。
中国人能不能干得成?
7年前,
自动化码头还被西方公司垄断,
中国虽是港口大国,
在这个领域却是一片空白,
甚至全亚洲都是零。
外方不提供任何数据、技术参考,
也禁止拍照摄像,生怕技术泄漏。
时光上溯到1993年,
荷兰建成世界上第一座自动化码头,
随后荷兰、德国等国
陆续建设30多座自动化码头。
可被誉为“港口科技王冠上的明珠”的
全自动化码头,
因为建设难度大、成本高、收益慢
被称为“贵族码头”
是一个高投入低产出的“奢侈品”。
如何提高全自动化码头的效率,
一直以来都是全球性难题。
作业效率高于人工码头的自动化码头,
全世界都没有。
因此在中国,
全自动化码头的计划,
迟迟未能提上日程。
“建设一个同等规模的码头,自动化码头的造价要比人工码头高一倍甚至两倍。大约有人工码头的80%的效率。行业里头称它为‘贵族码头’。”
——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带头人张连钢
2001年,
山东港口青岛港的殷健
偶然看到国外自动化码头的视频。
他当时就很羡慕,
他多么希望有一天,
中国也有这样的全自动化码头。
世界十大港口中国有7个,
吞吐量很高,但并不先进,
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全球有30多个
却没有一个属于中国。
后来成为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
党委书记的殷健说,
作为港口人,
他对此感觉很惭愧。
2013年,
随着中国新旧动能转换和港口转型升级,
作为我国港口集装箱行业前列的
青岛港集团提出建设全自动化码头。